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三)

2024-06-22 - kblog

文言虚词练习(十三)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罔不因势象形。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⑤不如因而厚遇之。

  ⑥因击沛公于坐。

  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⑧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⑩因拔刀斫前奏案。

  ⑾相如因持璧却立……

  ⑿于今无会因。

  ⒀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⒁蒙故业,因遗策。

  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二、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三、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

  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文言虚词练习(十三)答案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依照、根据”;3、4句“依靠、凭借”;5、6句“趁着,趁此”;7句“通过,经由”;8、9句“因为,由于”;10、11句“于是,就;因而”;12句“原因,缘由,机缘”;13句“根据”;14、15句“沿袭,继续”。

  二、CE(A于是,就 B趁机 C于是。就 D凭借 E于是,就 F通过)

  三、

  1、 介词,可译为根据

  2、 动词,可译为沿袭

  3、 名词,可译为原因

  4、 介词,可译为趁着

  5、 副或连,可译为于是

  6、 介词,可译为凭借

  7、 介词,可译为经由

  8、 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

  9、 介词,可译为因为

  10、连词,可译为因为
 

- END -

83

文学常识:汉赋四大家_2000字

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四)

文言虚词练习(十四)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①乃设九宾礼于庭。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⑤业精于勤、荒于嬉。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⑦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