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铁生”先生_900字

2024-12-21 - kblog

  伴着丝丝微雨,跟着同学们来到附中史铁生的百年展览区。展览区的第一张图片——是史铁生先生侧着脸,微笑着。那个大大的,暖暖的,甚至有点憨憨的微笑,是独属于他的,一如他笔下行云流水的文字,一如他生命中坚强乐观的颜色。

  铁生先生的成功不是偶然。介绍牌上的一段话又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同桌回忆道:他写起作文一气呵成,跑起步来也十分矫健,就连朗读《黄山松》也是有模有范儿的。从小学起就是三道杠,初中更是校文艺队的佼佼者。可见,铁生先生天资聪颖,勤奋努力,具备了“好苗子”的优良素质。再者,他本像一粒青涩的种子,又在附中百年的文化底蕴、百年的精神熏陶下慢慢发芽长叶,最后成长成一棵树荫浓密的参天大树,直指苍穹。附中如同沃土,在这里他充分地汲取营养,积累知识,提高修养,为他之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史铁生不只是代表了一个人,代表的是一颗伟大的灵魂。他的作品《清平湾》《我与地坛》《扶轮问路》把最抽象最虚无的东西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他的文字如水,淡淡地,悠悠地。他自己也是在不断的探索生命,不断地追求进取之中。走出附中,走向插队,那里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那里是他感知共产主义的大课堂。即使在最艰苦的环境,他也依然可以找出“美”,找出山村人的善良朴实。一些亮点,总是由人去发现的,史铁生有一双慧眼,有一支好使的笔杆子。坐上轮椅,他也曾苦涩不安过,但当他想起自己在附中的两位生理缺陷却活的依然精彩的王玉田老师夫妇,他的心情便平复了。有什么比生在幸福中不知福还痛苦?有什么比堕落更令人沮丧?生死、宗教、信仰,史铁生在思考,他的思想是缥缈无穷的,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中国文学上的高峰不在于语言的奢华,而在于情感的细腻,精神的高度。史铁生是一座高峰,也是后人永远也攀不到的高峰。

  参观结束后,内心清静了许多。史铁生的人格魅力也许传输给人的就是这种“静”,他所探究的便是人性本质的这种“静”。我想,今晚灯火下我肯定又会忍不住重拾起他的几本着作,好好拜读一番了。

    初一:雅轩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END -

26